千夜阁 > 历史军事 > 大秦:三岁圣孙,我教始皇打天下 > 第261章 忙碌的淳于越
最新站名:千夜阁 最新网址:www.qianyege.com
    咸阳的太学,是新建的一座院落。


    自从嬴政下了令,要外用儒学,内用法学后,各地的教学机构便如雨后春笋。


    淳于越更是忙得不可开交,不但要管着各地的教育,还得抽调人手编纂《大典》。


    最重要的,小公子北伐匈奴之前,又给自己添了些活计,让自己广开工坊,帮他铸造火枪。


    为了这些个事,淳于越已是一年多未见到扶苏了。


    往日,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儒,哪一次不是长衫覆体,做事慢悠悠的?


    可接了这么多差事,淳于越到哪都是风风火火,快马加鞭。


    就连今日百官城外相迎,淳于越都没有时间去,只能向扶苏告假。


    没有办法,事情太多,又不能代劳,只能辛苦自己。


    子婴出了皇宫,便带着黑夫直奔这太学而来。


    一路行来,却真就和自己想的差不多,粮食丰收的效应已是体现出来。


    大秦的街道上琳琅满目,皆是摆摊贩卖的行商,两旁的门店里,楚郡的丝绸,山东的鲁酒摆满了商柜。


    “公子,这一年多未回咸阳,倒是热闹了许多啊。”


    一旁的黑夫感慨道。


    略微颔首,子婴笑道:“这才刚开始,往后便会更热闹。”


    两人换了便衣,一旁的行人倒是没人认出来。


    待到了太学府,守门的小厮,却是一眼认了出来。


    三步并作两步,那小厮快步上前,赶忙行礼道:“参见公子。”


    “哦?你还认得本公子?”


    子婴略微诧异,自己这几年长了不少,却还能被这小厮给认出来。


    那小厮闻言,尴尬笑道:“公子如今已是这般魁梧,小的自然没有认出来,倒是身旁这位官爷……一直未变。”


    望着黝黑的黑夫,子婴轻声一笑,抬步便朝着府内走去。


    “公子可要引路?”


    那小厮连忙追了上来。


    “好,带我去找淳老。”


    “得嘞。”


    兴奋地应了一声,小厮便领在前头,顺着院落往里走。


    不得不说,这太学的建筑规模着实不小,才一进来,便感受到了一股文化的气息。


    院落走廊之中,竟有一口大缸,子婴颇为好奇,上前一瞧,却见里面放满了信件。


    “这里放的是什么?”


    “公子不知,入了这太学第一件事,便是要书写一封歌颂陛下的颂文,若是写的好了,夫子便会呈上给陛下。”


    望着这大缸,子婴默数了下,这起码有数百封的颂文。


    当初大父允诺各地筹备太学,淳于越便呈上了不少这等赞美之词。


    倒是没想到,这等习俗,竟然还延续了下来。


    摇了摇头,子婴便随着小厮一起往里走。


    过了几处院落,却是来到一处阁楼旁。


    那小厮拱手道:“公子,夫子便在里面,这里是编纂《大典》的地方。”


    子婴略微颔首,谢了一声,便让小厮下去了。


    眼前的阁楼一共三层,占地面积可是不小,建筑上倒也颇具风格。


    想必,又是哪位大家之作。


    毕竟,作为大秦的最高学府,又是编纂《大典》这等百科全书,自然要挑个好地方。


    子婴带着黑夫,推门而入,迎面便是一道走廊。


    走廊的两端,并排着密密麻麻的书架,书架之上皆是摆满了书。


    此刻,正有不少学子,穿梭其中,翻找着书籍。


    粗略估算了一下,这整个一层之内,摆放的书架起码有几百个。


    每一个书架却又能摆放几十本书,算下来,那便是近万本的规模。


    能在这个时代,搜罗到这般多的书籍,这淳于越,也是下了大功夫。


    两人没有打扰寻书的学子,顺着楼梯到了二楼。


    二楼的格局又不一样,整个大厅,却是放置了上百个书桌。


    书桌旁,却是坐满了学子,他们翻看着从一楼翻寻上来的书籍,一遍瞧着,一遍在白纸上记录着。


    待到了三楼,人数却是少了不少,子婴一眼便认出人群之中的淳于越。


    一年多未见,淳于越的头发,竟是全白,他拿着书,对着一帮学子,不知道在说些什么。


    兴许这三楼本就是禁地,子婴和黑夫突然出现在这,立刻引起了那边学子的注意。


    “什么人?”人群之中,有人质疑道。


    淳于越也是停了下来,疑惑地扭过头,看清来人,严肃的脸上瞬间堆满了笑容。


    淳于越疾步走来,赶忙行了一礼兴奋道:“淳于越参见公子,今日忙碌,未能出城迎接,还望公子海涵。”


    子婴连忙上前扶着淳于越的双臂,感慨道:“淳老一年未见,竟已是白了头,当真操劳啊。”


    “不操劳,不操劳。”


    身后的学子,这才知道来人是谁,一个个跟着行礼叫人。


    子婴摆手道:“都免礼。”


    行完了礼,淳于越便开始给子婴介绍,这《大典》的编纂情况。


    整个阁楼,便是编纂的地点,一楼是存放搜罗的书籍,二楼是甄别,确认有益值得传颂的内容后,便会拿到三楼来商讨。
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若是可以,便会把这段内容,摘抄在《大典》之中。


    而淳于越这一年多的时间,却已是挑选了两千卷的内容,合计几十万字。


    最重要的,便是淳于越竟还把不少百越的书籍搜罗过来,寻了专门之人翻译,再择优编入这《大典》之中。


    “公子眼下已是打下匈奴,到时候这匈奴若有书籍,便也可择优编入《大典》之中。”淳于越笑道。


    毕竟,文化无国界,编入这些资料,淳于越也是请示过嬴政的。


    嬴政自当是支持,只是感慨,若是这般,淳老还得辛苦十几年。


    毕竟,百越之后,便是匈奴,而匈奴之后,便是那孔雀国。


    大秦,要一个一个征服下去。


    “淳老这等功勋,可是载入史册之功啊,搞不好这《大典》的名字,还让淳老来取。”


    《大典》还是初稿,名字未定,虽是淳于越主张编纂,可他不认为,会轮到自己来命名,便回道:


    “公子说笑了,若是和公子不世之功比,当真算不得什么。”


    淳于越编纂的虽然辛苦,可自认为和开疆扩土的子婴相比,还差的远了。


    客气了两句,子婴便拍着淳于越的肩膀,凑了过去,低声道:


    “淳老,实不相瞒,此次过来,当真还有一件要事相托。”


    闻言,淳于越年迈的脸庞,立刻露出惊喜之色。


    这造纸术、印刷术,编纂《大典》,乃至铸造火枪,哪一件不是载入史册的?


    吞了吞口水,淳于越正色道:


    “倒请小公子明示,淳于越自当竭尽所能!”


    ……